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天津市教委、校党委关于疫情防控和高等院校教育发展的有关要求,进一步夯实学院“三全育人”机制效能,做好疫情期间网络教学、科研攻关、毕业设计、求职就业、教育管理等相关工作,海洋与环境学院于4月9日下午,通过在线会议的形式召开学院2020年第一次全院工作会议,会议由学院党委书记张春艳主持,学院党政、全体教职工参会。
张春艳书记结合我院疫情期间的师生健康信息统计上报、网络教学组织安排、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网络宣传与学生思政教育、学生工作开展、党团队伍建设等做了阶段性总结。张书记表示,疫情期间,全院师生听从指挥,团结一致,积极参与,勇于担当。全院师生共同战“疫”,学院涌现出活跃在全国30多个省市的114名社区抗疫志愿者;全院师生和家长自觉捐款帮扶家庭困难学生;本科生导师团队积极备课,在线施教;学工队伍有效开展线上教育管理,切实维护校园安全,守护师生安全。面对疫情挑战,海环师生用自己的执著与坚守、担当与奉献守护了社会安全、校园安全、师生安全。疫情防控前半程学院稳扎稳打,平稳有序运行;疫情防控后半程全院要再接再厉,进一步夯实工作实效。相信通过努力,海环人一定会众志成城,经受住疫情考验,为疫情防控这场特殊的人民战争贡献全院师生力量。
邓天龙院长结合学科建设、研究生招生、博士点申报、人才梯队建设等问题就学院的整体发展提工作要求。邓院长强调,一要在巩固好原有学科建设成效的基础上,加快新学科、新专业的建设步伐,丰富并完善学院的学科体系建设;二要全方位做好研究生招生与博士点申报工作,以招促建、以报促建,进一步完善学院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学院整体风貌;三是要强化学院的人才梯队建设,学院的一流学科、一流专业、金牌课程建设仍有很大的潜力待挖掘,我们的青年教师人才队伍建设已经展现了良好的势头,但仍要加大力度强基固本。
李桂菊副院长结合线上网络教学情况进行了简要总结。李桂菊副院长表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院教学活动由线下变成了线上、由教室变成网络平台,这既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挑战,也是实现教育形式多元化的突破点。结合自身教学经历和全院教师线上教学情况反馈,李桂菊副院长认为网络教学要着重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师们要在认真备课、完善课件的基础上,进一步熟悉使用网络教学平台;二是线上授课过程中,老师要加强与同学的互动,扭转线上教学无法面对面交流的不利状况,加强学生的课堂参与活跃度;三是在当前特殊形式下,要变被动为主动,多思多想多创新,充分利用网络课程共享资源,开拓视野,博采众长,尽可能搜集与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源,丰富教学设计,创新网络教学形式,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隋丽英副院长结合学院现阶段科研状况进行了简要总结。隋丽英副院长认为,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但我院教师们并没有停止科学研究的步伐,学院不仅超额完成了学校关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的数量要求,而且涌现出了一大批具有较大研究价值的科研课题,学院科研课题申请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较大的改善,这是全体老师共同努力的结果。同时,隋副院长强调,要充分挖掘青年教师在科研课题申请方面的巨大潜力,对于科研课题,广大青年教师要大胆的想、勇敢的试、用心的改。学院各系主任和老教授们要指导好、引导好、培植好一批具有重大研究价值的重点课题和重点项目。
金峰副书记结合我院现阶段毕业班签约情况进行通报。金副书记表示,学院层面的促就业推动会已经开了数次,学院党委班子、各系主任、学院两办、各支部书记、毕业年级辅导员老师、本科生导师都已经全部参与到学院今年的保毕业、稳就业、促创业的就业工作推动行列中来,就业促进团队正在加紧联系优质资源,帮助同学们实现就业。学院也在官方微信单独开辟了“在线求职”的宣传专栏,每天及时推送各类就业信息和传授线上面试技巧,引导毕业班学生实现就业。他强调学院要进一步发挥研究生导师、本科生导师力量,关心学生就业进展,为学生推荐就业资源,充分发挥“三全育人”工作效果,在疫情肆虐的不利影响下,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
张春艳书记做会议总结时强调,全院教职工要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准备,防反弹、防输入,“宅”家办公更要强化科研、教学、管理等常规教育教学工作,坚持未雨绸缪,早思考、早准备,确保学生返校复课后学院各项工作平稳有序开展,实现疫情防控与学院发展的“双战双赢”。
本次教职工在线工作会议,进一步凝聚了全院疫情防控、改革进取、创新求变的思想共识,为实现疫情防控与学院发展“双战双赢”局面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