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联系我们 院长信箱
  • 首 页
  •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学院领导
    机构设置
    学术机构
  • 师资队伍+
    名誉院士
    高层次人才
    教授(研究员)
    副教授(副研究员)
    讲师(助理研究员)
    名誉学衔
    院外导师
  • 学科建设+
    一级学科
  • 教育教学+
    本科生教学
    工程教育认证
    研究生教学
    研究生导师
  • 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科研成果
    学术交流
    科研团队
  • 学工之窗+
    三全育人
    学工动态
    学生组织
    科技创新
    学生资助
    就业指导
  • 党建工会+
    党建动态
    组织建设
    党员发展
    党员风采
    主题教育
    理论学习
    海环清风
    工会教代会
  • 校友之家+
    校友工作组
    校友相聚
  • 下载中心+
    研究生相关
    本科生相关
    党政相关
学院首页 联系我们 院长信箱
  • 首 页
  • 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历史沿革
    学院领导
    机构设置
    学术机构
  • 师资队伍
    名誉院士
    高层次人才
    教授(研究员)
    副教授(副研究员)
    讲师(助理研究员)
    名誉学衔
    院外导师
  • 学科建设
    一级学科
  • 教育教学
    本科生教学
    工程教育认证
    研究生教学
    研究生导师
  • 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科研成果
    学术交流
    科研团队
  • 学工之窗
    三全育人
    学工动态
    学生组织
    科技创新
    学生资助
    就业指导
  • 党建工会
    党建动态
    组织建设
    党员发展
    党员风采
    主题教育
    理论学习
    海环清风
    工会教代会
  • 校友之家
    校友工作组
    校友相聚
  • 下载中心
    研究生相关
    本科生相关
    党政相关
  • 科研平台 +
  • 科研成果 +
  • 学术交流 +
  • 科研团队 +

科学研究

  • 科研平台
  • 科研成果
  • 学术交流
  • 科研团队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科学研究 » 科研团队

【院级】海洋遥感与信息技术团队

日期:2024-11-27

团队负责人及职称: 郑小慎(教授)

团队成员及职称: 李伟(副教授),李秀梅(讲师),李家星(讲师),李昭(讲师)

团队简介: 海洋遥感与信息技术团队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服务社会为目的,开展遥感数据信息的获取、分析、应用和管理研究。针对近海海洋环境和陆地生态环境的重大问题,以天津近海海洋环境,滨海新区生态环境的区域需求为导向,在遥感数据处理及可视化方面,利用水色卫星数据分析和预测了渤海赤潮的发生机制,进行了叶绿素浓度反演算法的探讨,开展了中国近海海洋环境动力要素的可视化分析;大气气溶胶光学特性的现场观测与遥感分析,进行了沙尘气溶胶传播路径讨论;在遥感图像解译及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和应用方面,利用陆地资源卫星数据进行了滨海新区海岸带环境变化和土地利用,城市规划、海岸线提取分析,与滨海新区相关企事业单位合作完成了空间矢量数据库的构建,滨海新区电子地图的设计开发,滨海新区企业法人综合信息GIS数据库的构建等项目,为天津和滨海新区提供了科学技术服务。近年来,该团队主持参与了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10余项,横向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80余篇,获得软件著作权10余项。

研究成果:

代表性项目:

(1)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渤海近岸海域气溶胶光学性质季节变化及其模型研究”(项目编号:19JCYBJC23600),起止年月(2019.4-2022.4);

(2)天津市科委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GOCI数据渤海湾叶绿素浓度反演算法研究” (项目编号:14JCYBJC10500),起止年月(2014.4-2017.4);

(3)天津市科委重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利用多源信息对渤海赤潮灾害发生机理的研究”(项目编号:09JCZDJC25400),起止年月(2009.4-2012.4);

(4)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973计划项目“水母灾害暴发机制与生态效应的模型研究”(项目编号:2011CB403606),起止年月(2011.01-2015.08);

(5)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渤海海岸带典型岸段与重要河口生态修复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编号:2010BAC68B04),起止年月(2010.1-2012.12);

代表性论文:

(1)叶洽, 郑小慎(*),赵尚玉. 2021年中国北部特大沙尘天气的遥感监测与路径分析[J]. 遥感学报,2023,27(08):1821-1833;

(2) Ye, Q.; Zheng, X(*). Distribution, Transport, and Impact on Air Quality of Two Typical Dust Events in China in 2021. Atmosphere,2023, 14,432. https://doi.org/10.3390/atmos14030432;

(3)田梓莹, 郑小慎(*). 基于典型站位AERONET数据气溶胶类型分析[J]. 环境科学学报,2021,41(10):4238-4246.

(4)Wei Li, Kun Zhang, Songli Xu.et al. Annual observation and analysis of aerosol optical properties in Tianjin coastland[J]. Marine Science Bulletin,2016,18(02):28-40.

(5)Li Jiaxing, Wei Hao, ZhangZhihua, Lu Youyu. A modelling study of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Kuroshiointrusion on the shelf of East China Sea. Journal of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2013, 12(4): 537-548.

代表性软件著作权:

(1)城市热点区域人口密度可视化预警软件V1.0,中国,2024SR0599455[P],2024.05.06;

(2)国家海洋博物馆藏品管理系统软件V1.0,中国,2024SR0277061[P],2024.02.19;

(3) 海洋技术专业教材交换APP软件 V1.0,2022SR0443885[P],2022.04.08;

(4)基于MapObjects的智能交通信息系统软件V1.0,中国,2019SR0447860[P],2019.5.09;

(5)基于GOCI数据气溶胶光学特性反演软件v1.0,中国,2017SR490820[P],2017.09.05;


(C) Copyright 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
天津科技大学海洋与环境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天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13大街29号  邮编:3004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