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科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海洋科学1998年始建,2006年获批海洋化学、海洋生物学二级学科硕士点。2011年获批海洋科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十五”期间,被列为天津市重点建设学科,“十一五”、“十二五”期间,被列为天津市重点学科,2017年被列为天津市双一流建设学科。
本学位点紧密围绕国家“海洋强国”和“一带一路”倡议指导思想,围绕环渤海地区经济建设与发展需求,瞄准学科前沿领域,结合自身优势,从实际工作和基础理论研究过程中凝练科学问题,在近海生态系统过程与机制、近海生态环境评估与保护、滨海化学与生物资源综合利用三个方向开展研究。
立足天津,面向全国,服务环渤海经济圈,建成国家和天津市海洋资源开发利用、区域优势和特色显著的人才培养之地,培养系统掌握海洋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系统掌握海洋科学特定领域专业知识和专项技能和具有国际视野和正确的海洋观,系统学习海洋科学和信息处理技术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知识扎实、身心健康、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现拥有名誉院士4人、教育部高层次人才特聘教授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中科院百人计划1人, 获批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天津市科研创新团队3个、天津市131人才9人、海河学者2人,天津市海洋资源与化学重点实验室等省部级平台6个。通过二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学科在渤海湾生态环境问题、东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生态系统研究、海卤水资源综合利用、水盐平衡体系等方面具有优势,在近海动力灾害与生态灾害过程的评估与预测、海洋浮游植物生理生态学及生物地球化学、海洋和高盐水环境生物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虾蟹绿色养殖等方面形成区域特色。
主要培养方向及特色:
1.物理海洋学
本培养方向围绕“海洋环境变化”和“生态安全”,研究全球变化和近海富营养化背景下的中国近海海域动力与生态环境演变规律、驱动机制和变化趋势,海陆界面水盐循环与环境效应。在浅海底边界层动力过程精细观测,低氧、水母及绿潮等生态灾害过程模拟与评估,滨海地下水入海通量的海洋环境生态效应等方面形成区域特色。在海平面、风暴潮等动力灾害的模拟与预测,海水入侵过渡带吸附态污染物迁移转化研究方面处于国内先进水平。该方向主要研究领域包括:
(1)海洋环境模拟与灾害评估;
(2)海洋遥感技术应用和现场观测。
2.海洋化学
本培养方向 以海水、卤水资源为研究对象,在海洋化学资源综合利用、海洋浮游植物相关生物地球化学等方面形成特色,在海卤水体系相平衡与相图研究领域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在海卤水体系溶液化学,海卤水化学资源高效利用的过程集成优化与产品开发、相与相分离与海卤水稀散元素新型分离提取,全球变化和酸化等方向研究成果处于国内先进水平。该方向主要研究领域包括:
(1)海洋生物地球化学;
(2)海洋化学与分离技术。
3.海洋生物学
本培养方向围绕人为活动和全球变化影响下的近海环境与生态系统、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等开展研究,形成了大洋生态系统和中国近海生态环境、海卤水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海洋经济动物营养和健康调控等特色研究方向。在生物海洋学特别是海洋浮游植物生态学领域开展了深入研究,在印度洋生态系统研究方面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在渤海湾生态与环境研究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该方向主要研究领域包括:
(1)海洋生态学;
(2)海洋生物技术和生物资源利用。
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包括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二个二级学位授权点。环境科学与工程为“十三五”天津市重点学科。拥有天津市特色学科群“近海海洋环境”、环境科学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环境工程天津市应用型专业和一流专业、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津市教学团队;拥有天津市海洋环境保护与修复技术工程中心、天津市海洋资源与化学重点实验室、天津市海洋环境保护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共建有天津市水运工程测绘技术企业重点实验室。
本学位授权点根据国家对环境科学与工程的战略需求和环境科学与工程的发展趋势,围绕“京津冀一体化”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天津市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生态城市的总体目标,针对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天津港口城市建设和中新生态城建设对海洋环境治理和区域环境保护提出的更高要求,加强学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点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培养具备系统的基础理论和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文、理、工交叉融合的素质,具有家国情怀、文化素养、社会责任感以及认识和解决复杂环境问题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紧密围绕渤海湾环境治理、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滨海水资源利用与保护和轻化工废水处理以及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集成技术等方面形成了学科特色。充分发挥生态修复技术和海洋资源与环境监测手段,为《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三年行动计划》提供了技术支撑;在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方面具有国内领先的技术与装备,正在全国推广应用,为我国新农村建设提供生活污水处理服务。获日本水环境学会国际交流奖、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天津市专利金奖、天津市专利奖、海洋科学技术二等奖各1 项。
主要培养方向及特色:
1. 环境科学
本培养方向主要研究环境(结构与状态)的运动变化规律及其与人类社会活动之间的关系,研究人类社会与环境之间协同演化、可持续发展的规律和途径。环境科学主要包括环境科学的理论与方法,污染物的时空分布、迁移、转化规律,环境模拟与污染防治,海洋环境质量,区域环境质量,环境规划与管理,全球环境变化等。因此,环境科学学科的理论主要以环境化学、环境地学、环境海洋学、等为基础,从不同角度来研究环境问题发生的原因、机理危害及治理的途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
(1)环境监测与评价;
(2)地下水污染与水环境;
(3)海洋环境监测原理与应用。
2. 环境工程
本方向为二级学科硕士点,是运用工程技术的方法和手段来控制环境污染及其改善环境质量的应用学科,包括防治环境污染的机理,保护和改善环境,保护人民身体健康;保护自然资源和能源,消除资源的浪费,控制和减少污染;综合利用废水、废气、固体废物促进工农业生产发展等方面内容。主要研究领域包括:
(1)污水处理及其水资源利用;
(2)固体废物资源化与清洁能源;
(3)环境材料与生态修复。
资源与环境类别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
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类别硕士学位授权点(2019年在原环境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基础上对应调整设立)围绕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立足“京津冀”、“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在海洋环境保护、资源可持续利用、三废污染控制及资源化等方面开展相关研究。建立一个在渤海湾海洋污染修复、水资源深度净化与利用、轻化工行业三废污染环境治理领域天津市领先、国内知名的学科团队。逐步发展成为天津市资源与环境学术交流的中心、国际交流的平台和高级资源与环境人才培养基地,为环渤海区域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和生态城市提供技术支撑和人才保障。旨在培养具有较好科学素养及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的基本技能,具有资源与环境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海洋资源以及环境保护领域实际问题的先进技术与方法,具有创新意识和工程理念,能独立进行资源与环境工程技术研发、运行和管理的应用型、复合式高层次人才。
注重教学实践,采用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完成不少于半年的工程实践,提高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注重提高研究生思想道德素养,尊重知识产权,恪守学术道德规范;举办学术道德活动,组织专家讲座,加强研究生思想道德和诚信教育;积极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主要培养方向及特色:
1. 环境工程
以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为依托,注重实践能力,培养具有环境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备解决环境工程领域实际问题的先进技术与方法,具有创新意识,能够独立进行环境工程技术研发、工程设计、运行和管理能力的专门人才。主要研究领域包括:
(1)生态环境监测、评估与防控
(2)污染物控制工程与资源化利用
(3)地下水-土壤环境污染与修复
2. 海洋资源开发利用
以海洋科学学科为依托,具备海洋生物资源和海洋化学资源可持续、高值化利用等海洋工程与技术类专业的专业知识,掌握相关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工程技术能力具备海洋生物及化学资源的获取、分离、加工、生产等设备系统的设计研发、方案论证、运行维护等能力。在海卤水稀散元素新型分离提取、海洋及嗜盐微生物活性及功能研究、卤虫资源开发及利用领域形成特色和优势。掌握解决海洋资源以及环境保护领域实际问题的先进技术与方法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主要研究领域包括:
(1)海卤水化学资源综合利用
(2)海卤水生物资源高效生产和健康养殖技术
(3)海卤水生物活性物质提取技术与功能活性研究
(4)优质食品、保健品及海洋药物开发
附:海洋与环境学院研究生导师介绍